最新消息

News

偏鄉孩童課輔班寫機器人程式 用科技說家鄉故事

(上圖)課輔班孩子自己設計動畫、撰寫程式,操作機器人在親手繪製的社區地圖上行走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拍攝/呂妍庭嘉義傳真)

【中時 呂妍庭報導】

發表會當天,孩子們上台分享創作歷程時毫不怯場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提供/呂妍庭嘉義傳真)
發表會當天,孩子們上台分享創作歷程時毫不怯場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拍攝/呂妍庭嘉義傳真)

發表會當天,孩子們上台分享創作歷程時毫不怯場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提供/呂妍庭嘉義傳真)
發表會當天,孩子們上台分享創作歷程時毫不怯場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拍攝/呂妍庭嘉義傳真)

孩子們上台分享創作歷程時毫不怯場,更邀請貴賓一同體驗互動小遊戲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提供/呂妍庭嘉義傳真)
孩子們上台分享創作歷程時毫不怯場,更邀請貴賓一同體驗互動小遊戲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拍攝/呂妍庭嘉義傳真)

中華聖母基金會日前舉辦《眼中筆下─與大槺榔同行》偏鄉兒童課輔班成果發表會,展出孩子數位學習成果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提供/呂妍庭嘉義傳真)
中華聖母基金會日前舉辦《眼中筆下─與大槺榔同行》偏鄉兒童課輔班成果發表會,展出孩子數位學習成果。(中華聖母基金會拍攝/呂妍庭嘉義傳真)

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在嘉義縣朴子市與鹿草鄉設立課輔班,11年來已陪伴超過200位孩子,考量到弱勢孩子有數位學習落差,基金會引進資源,導入數位課程,帶著孩子寫機器人程式,結合社區走訪課程,透過科技與創作,慢慢建立起孩子與土地連結、認同。

中華聖母基金會日前舉辦《眼中筆下─與大槺榔同行》偏鄉兒童課輔班成果發表會,展出朴子、鹿草課輔班高年級孩子歷經9個月、89小時的學習成果,基金會指出,這是孩子們首次接觸機器人,從設計動畫、撰寫程式,到操作機器人在親手繪製的社區地圖上行走,全程都是嶄新的挑戰。

基金會表示,自2014年在朴子與鹿草設立課輔班至今,換算服務人次逾10萬,至於服務對象多來自隔代教養、單親或經濟弱勢家庭,因長期面臨教育資源不足,鮮少有機會接觸電腦或才藝課。

為縮短學習落差,聖母基金會2017年起在吉富基金會支持下,導入電腦課程,帶領孩子學習電繪、設計LINE貼圖、製作T-shirt與手機殼等創作,今年更結合「社區在地走訪」與「機器人課程」,讓孩子們實地認識自己生活的環境,透過科技與創作,慢慢建立起與土地的連結與認同。

基金會表示,透過課程,孩子們不只培養了資訊素養與邏輯思維,更學會了面對困難的耐心與勇氣,擔任課程指導的喬智創意機器人老師粘振國也讚許,一般機器人走的是方格地圖,孩子們這次畫出的地圖路線彎曲、毫無規則,設計程式時需不斷調整角度與時間,非常考驗耐性與邏輯力。

發表會當天,孩子們上台分享創作歷程時毫不怯場,更邀請貴賓一同體驗互動小遊戲,玩得不亦樂乎,即時展示機器人出現小插曲,孩子們也不慌張,馬上調整程式,讓機器人能在地圖上走出正確的道路。

基金會感謝當天參與來賓,從孩子臉上的笑容、從容、與專注的神情,讓大家深刻感受到這段學習旅程的意義。

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,在資源相對缺乏的偏鄉,孩子的學習旅程不該被侷限,基金會成立偏鄉課輔班多年,提供免費課後輔導、多元學習與熱騰騰的晚餐,接住缺少陪伴的孩子,補足他們在成長與學習上的資源,重申偏鄉孩子的努力不該孤單,邀請社會大眾一起來支持,透過捐款成為他們學習路上的力量。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GoTop